“奥菲莉亚”飓风过后,一片狼藉中,华专会举办的航天知识讲座却意外的热闹。10月17日周二晚六点,爱尔兰航天专家布莱恩‧哈维(Brian Harvey)先生和华专会会长、都柏林理工大学的刘晓玲老师在爱尔兰银行(Bank of Ireland)的都柏林大学(UCD)分行给几十名现场观众和许多网络观众奉献了精彩的做了题为“航天百年,共舞蓝天;国际名家,问道苍穹”的航天知识讲座。讲座由华专会成员,都柏林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于楠主持。

航天知识讲座现场

布莱恩‧哈维:中国航天稳扎稳打 后来居上
哈维先生是圣三一大学历史和政治学学士、都柏林大学经济和社会史硕士、英国星际学会会员、航天作家和播音员。他的讲座主要内容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。
布莱恩‧哈维先生演讲中
五十多年以来,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。哈维先生认为,中国航天事业的根基牢固,稳扎稳打。和美苏等先行一步的大国相比,起步虽晚,但坚持不懈、持之以恒,从“东方红一号”的成功发射到载人飞船的顺利上天,再到宇宙空间站的建设和探月计划的实施,中国在航天工业的投入上虽不如美国资金雄厚,但卫星的发射成功率却远高于美国,这与中华民族的勤奋刻苦是密不可分的。也正因为此,中国在国际航天长跑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。
布莱恩‧哈维先生演讲内容节选
哈维先生介绍了中国多样化发展的空间项目。他说,如今,中国研发生产了各种特殊功能的卫星,例如:气象卫星、通讯卫星、导航卫星等,实现了卫星发射方面的自给自足,不再需依赖任何别的国家。同时,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合作,“双星计划” 就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卫星探测项目。
布莱恩‧哈维先生演讲内容节选
哈维先生还提到女性在航天事业中的地位。他说,中国已有两位女航天员执行过航天任务,考虑到女性在航天任务中较男性的优势,说不定,中国的女航天员刘阳可能会成为中国登上月球的第一人。
布莱恩‧哈维先生演讲中
刘晓玲:航天人日夜操劳 为国家尊严奋斗不息
刘晓玲老师在讲座中,介绍了航天工作的酸甜苦辣,也向大家介绍了西昌、酒泉和文昌三个卫星发射基地的情况。
刘晓玲老师演讲中
刘晓玲老师回顾了自己作为“幕后工作者”的点滴故事。她说,虽然宇航员是最风光的,但是,航天任务远非宇航员一人之力可以完成,大家要记住,背后还有众多默默付出的幕后工作者。刘晓玲说,自己曾是幕后工作的一员,她当时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在指挥控制中心显示火箭卫星飞行轨迹,在电脑前连续值班十几个小时是常态。工作时,她没能亲眼看到火箭升起,但能每次发射都能听到火箭起飞时后飞过头顶“轰隆隆”的巨响,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控制室里桌椅、电脑的剧烈震动。即便如此,刘老师和她的战友们从未害怕过火箭发射时的危险,这也是源于对我国航天技术的信心,以及对战友工作的肯定。
刘晓玲老师演讲中
侨居海外期间,刘晓玲老师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仍念念不忘,用她的话说,每次回国访问卫星发射基地,感觉就像“回家探亲”。离开航天工作岗位后,刘老师才有机会近距离观看卫星发射。她回忆说,2011年7月27日黎明,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周边雷电交加,刘老师带着女儿在滂沱大雨中等待着“长征三号甲” 的点火腾空,然而在最后的倒计时准备阶段,有的时段还有重复再启的紧张现象。刘老师深知,火箭浇注仓的液氢、液氧等各种燃料一旦装配完成,再想拆卸就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更大的危险。开弓没有回头箭,根据当时的综合情况的考评,指挥员下达了发射的指示。她说,自己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:昔日的战友们日夜操劳数十载,只为一枚枚火箭腾空,自己的安危还在其次,发射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国家的尊严……刘老师和现场观众一起,怀着忐忑的心情,焦急地凝望着不远处的发射台。“5, 4, 3, 2, 1, 点火!”

两次雷电间隙,火箭宛如一条火龙在暴雨雷电中直刺苍穹。北斗卫星再一次发射成功,创造了航天历史上的奇迹。

专心听讲的小观众
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在家中收看讲座的网络直播
讲座之后,现场观众及网络平台反响热烈,积极对演讲嘉宾提问。提问内容涵盖很广,既有对国家政策的讨论,也有对飞船失重体验的问询。两位专家对观众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。在讲座最后,刘晓玲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惊喜:参与问答互动的朋友获得精美礼品,最佳提问者还获得了一枚珍贵的“北斗二号试验卫星发射”纪念首日封,上面有卫星发射中心两位主任的珍贵签名。
意外惊喜:最佳提问奖的奖品
讲座过后,一名听众告诉记者,卫星发射基地通常坐落在深山老林或沙漠里,气候恶劣,工作条件艰苦,然而祖国的航天工作者克服一切困难,多次取得傲人成就,自强不息的航天精神值得我们敬仰。另外一名听众说,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至今,凝聚了历代中国人民的汗水,我们虽然远在他乡,但同样为祖国取得傲人的成就而激动,愿祖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!本次讲座中,华专会首次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了直播,不少外地甚至国内的网友实时关注现场动态,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。
参加讲座的主持人、嘉宾、媒体记者和观众合影(本文图片来源:爱尔兰华人志、许若轩)